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学工动态

走近“非遗”,感悟“工匠”精神

发布人:太阳集团tcy8722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浏览次数:

漳州木偶头雕刻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头雕刻是木偶形象塑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为了进一步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坚守的力量,12月6日,太阳集团tcy8722科普基地的师生,在非遗木偶雕刻艺术家杨亚州的带领下,前往漳州一中社团课进行参观学习。杨亚州,出生于布袋木偶戏世家,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的传承人,同时也是法国斯德拉斯堡国家木偶剧院雕刻特约讲师和上海戏剧学院的客座教授。

学习参观期间,杨老师结合自身的传承经历,讲述了木偶头雕刻的“非遗”故事。2006年5月20日,漳州木偶戏与漳州木偶头雕刻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瑰宝,木偶头雕刻是一门对耐心和技艺要求极高的艺术,从选材、设计、雕刻到上色、组装,每一步骤都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与汗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杨老师始终坚守对木偶头雕刻的执着与热爱。他不仅致力于雕刻创作,还热衷于传播这份热爱,在漳州华侨中学、漳州一中乃至太阳集团的讲堂上,都留下了他传授技艺的身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文化推广作出了不懈努力。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使得漳州布袋木偶头雕刻能够持续传承。

太阳师生在近距离体验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后,深刻感受到杨老师的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漳州一中社团课程既传授雕刻技艺,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敬意。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年轻的“守艺人”将接过传承的火炬,让漳州布袋木偶头雕刻艺术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字:姚思盈 图片:徐寿凤 责编:郭娇斌 编审:林海燕)